上海舞台设计教学的跨界与融合
上海舞台设计教学的跨界与融合
一、 舞台设计工作中的导演思维
当我更多地介入教学以后,我意识到把设计作为一个过程来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这个过程也是最终成品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包括合作、研究,以及一定的技术,也许还包括一些艺术家的感性情怀。 学生的学习重点应当是理解和运用设计,以达到协调众多元素、创造剧中世界的目的——也就是创造出他们的作品。绝大多数戏剧专业的入门性设计必修课程都不具备这样的教学视野。我认为每位舞台设计师都应该像导演一样地思考。
在设计课上,项目中一个接一个的截止日期通向最终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待每一个截止日期,就像对待一次真正的制作会议一样。“应当向学生教授技术”这一论点最重要的论据是,这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制作多种设计元素过程中的能量,学生会具有灵敏的意识和敏感的体察。那么,目标是学生应当像导演一样地思考与工作,导演也可以像具备有效沟通能力的设计师一样思考与工作。
导演是表演艺术家的核心团队中新近增加的一个角色。 这里所描述的导演这个行当由来已久。 导演的目标就是对剧作家的剧本进行关键性的诠释,并协调或统一所有艺术家的工作。
导演对剧本的诠释也要达成两个目标:
第一,尽可能忠实于剧作家的原意来对剧本进行诠释;
第二,从作家的剧本中汲取灵感,然后将自己的看法体现在舞台上。
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编辑型导演(editorial directing),即导演按照剧本决定所有的问题,包括表演风格、主题重点、视觉风格和角色定义。这类导演最大的追求就是让自己的工作隐匿不见,就像是在小说出版前,编辑与小说家的那种合作关系。
第二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创意型导演(creative directing),即导演的作用和剧作家有点类似:他也是一位主要艺术家,而且还有可能会对剧作家的剧本进行大幅度修改或删减。 导演的主要目标就是将他对剧本的诠释传达给观众。 这种情况在古典戏剧中比较常见,经过无数次制作或拍摄的莎士比亚戏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时,戏剧公司根本无需剧作家就能创作出一场演出,只要由导演来履行剧作家常做的工作,完成演出的架构即可。 即使大多数编辑型导演希望将原作忠实地搬上舞台,他们在创作时也会根据自己的美学感受和经验、一起合作的其他艺术家的风格和专长,以及这部戏所面对的特定观众做出很多演绎上的决策。 毕竟,最忠实于原作的演出作品也永远无法重现最早那批观众所持有的期望、经验和世界观。
导演的诠释常常被称为制作理念(Production Concept)。 制作理念是对剧本所做的分析,以此决定如何将剧本搬上舞台:导演会注重某些主题材料,解释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确定基本的视觉和听觉环境,并根据他的制作理念来选用某种表演风格。 采用现成剧本的导演应该在与视觉和听觉艺术家召开第一次制作会议以及选派演员之前就提出自己的制作理念。 如果演员和设计师们也参与剧本的创作,那么导演可以在制作流程的后期再最终确定完整的制作理念。
导演要实现第二个目标,必须将他的制作理念传递给其他艺术家,然后再运用其理念去指导和肯定其他艺术家的工作。 导演通常会在第一次制作会议上,向创作该剧视觉和听觉环境的设计师们阐述其制作理念,接着再在早期的排演中向演员们传递部分内容。 有些导演比另一些导演更注重合作,所以他们会让设计师和演员参与确定最终的制作理念。 “对于导演和设计师还有一个主要问题是,来自追求原创的压力。 面对一部演出可能有无数先前的上演版本,所以他们越觉得有必要找到新的解释和新的创作方式。”但无论如何,导演必须拿出一个制作理念,因为其他艺术家在设定各自艺术目标时都需要这一理念。 对于某部制作来说,制作理念可以界定艺术的范围,或者设定虚拟世界的规则。 当所有艺术家都遵照导演提出的制作理念来工作时,他们创作的演出作品才能在观众那里产生统一或一致的效果。 如果某位设计师或演员的工作不符合导演的理念,就无法与其他艺术家的工作连贯起来。 当这样的问题出现时,导演就须与那位艺术家一起修改他对剧本的诠释,直到整个制作获得一致性。
二、 舞台设计是一个多元跨界的工作